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孙莱祥教授应邀来我校做报告
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改革意识,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课程建设水平,7月9日上午,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孙莱祥教授应邀来我校做了题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学术报告。报告会作为今年将要召开的学校第三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第一阶段专家论坛及研讨的组成部分,受到学校领导及各单位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全校各教学单位教授、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学校督导组成员、各部门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共计280余人,聆听了这场引人思考且具有很强指导性的报告。报告会由苑迅副校长主持,潘成胜校长致欢迎辞。
孙莱祥校长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紧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主题,以钱学森之问、温总理之问为切入点,论述了不同类型的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承担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以及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历史责任。孙校长在深刻阐释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要素的基础上,以上海高校实施“085”工程以及一些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案例,给我们提出了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特别是就如何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形成产学研合作这一关键性问题做了深刻的剖析。通过介绍复旦大学历次课程改革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课程体系,为我们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孙校长在最后阐述的“本科教学优秀实践的七原则”更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成功的思想,这与我校“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文化理念是十分吻合的,对我们每个教师、每个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后,苑迅副校长指出,学校已经进入了“调结构、建特色、上层次”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建设全国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地方大学的目标,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学校要求,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这个专题报告,结合学校及本单位的教学工作实际,认真组织教师开展研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深入分析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都要做认真的思考和设计,进一步明确改革思路,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建设这一最基本的环节入手,加大改革的力度,确保培养高素质的“两会两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学习研讨,为学校制订《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召开第三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做好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会后,教务处就组织学习研讨的具体工作要求作了部署。
二○一○年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