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做好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文件检查的通知》(教务处发2016[3号])精神,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对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计划开设的16学时以上(含16学时)的非上机类、医学类实验课程的教学材料进行检查,涉及7个学院、79门实验课程、208人次实验指导教师、141套实验教学材料、1828份实验报告,现将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总体检查结果
依据《大连大学实验课教学材料质量评阅指标体系》,教学督导对课程所在学院提交的实验教学材料从实验教学材料管理、实验报告评阅、实验成绩评定和自查工作四大方面进行检查,针对实验内容、材料管理、报告格式、报告撰写、评阅规范、评阅标准、评阅质量、报告成绩、实验考核、成绩登记和自查情况等11项内容形成检查意见,并统一以“评阅意见反馈表”和“评阅情况反馈汇总表”的形式将相关的问题与建议反馈到学院和课程指导教师。检查结果详见表1和附件,总优良率达到86%。相对而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实验教学内容比较丰富,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实验报告批阅针对性较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实验考核环节设计科学、安排有序,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材料管理工作整体较好。但自查环节普遍效果不佳。
表1 各学院实验课教学材料质量评阅结果统计(2015-2016-1)
序号 |
学院名称 |
评阅课程数 |
反馈评阅表数 |
各项评阅结果得分(百分制) |
总评结果 (百分制) |
材料管理 |
报告评阅 |
成绩评定 |
自查 |
1 |
信息工程学院 |
27 |
34 |
93.0 |
86.6 |
82.6 |
65.9 |
86 |
2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21 |
35 |
89.6 |
93.6 |
68.3 |
73.1 |
84 |
3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15 |
29 |
83.3 |
88.3 |
81.5 |
72.1 |
84 |
4 |
体育学院 |
2 |
2 |
80.0 |
68.6 |
36.7 |
80.0 |
63 |
5 |
机械工程学院 |
4 |
5 |
85.3 |
86.3 |
90.0 |
68.0 |
86 |
6 |
建筑工程学院 |
4 |
5 |
89.3 |
87.4 |
86.0 |
68.0 |
87 |
7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6 |
31 |
86.2 |
89.5 |
90.9 |
77.4 |
88 |
总计 |
79 |
141 |
88.1 |
89.1 |
80.4 |
71.8 |
85 |
二、主要问题
1.主要问题分布
评阅专家组对141套实验教学材料评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与统计,主要问题分布情况见表2。表中数据显示,报告批阅的规范仍需加强、指导性有待提高,实验考核工作应予重视、注重考核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成绩评定应更加科学、合理、公平、依据充分,需进一步重视教学大纲在实验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表2 实验教学材料质量评阅主要问题分布情况统计 |
序号 |
项目 |
问题涉及的内容 |
次数 |
比例
% |
比例
% |
1 |
材料管理 |
提交材料不完整,如缺成绩单、考核材料、大纲、教材等 |
38 |
48.1 |
27.8 |
2 |
实验报告与考核材料信息填写不完整 |
19 |
24.1 |
3 |
材料之间在实验名称、项目内容、成绩构成、要求等不一致 |
30 |
38.0 |
4 |
实验报告不统一,格式不规范、内容缺项等 |
23 |
29.1 |
5 |
实验报告中图表不规范 |
15 |
19.0 |
6 |
报告评阅 |
规范性-原始记录未签字 |
27 |
34.2 |
35.7 |
7 |
规范性-未按时批改、未签日期与姓名、未用红笔等 |
30 |
38.0 |
8 |
规范性-未标记扣分依据 |
19 |
24.1 |
9 |
评阅标准(要点)没有、不足或未按标准执行 |
25 |
31.6 |
10 |
未指出报告的不足、缺项、错误或指出不足等 |
40 |
50.6 |
11 |
成绩评定 |
成绩评定(含考核)标准没有/不完整/不够合理/执行不够 |
30 |
37.9 |
28.6 |
12 |
成绩评定有误,包括实验考核 |
10 |
12.7 |
13 |
成绩依据,包括手册记录 |
25 |
31.6 |
14 |
缺实验考核材料 |
28 |
35.4 |
15 |
考核材料不足、不完整、材料有缺项等 |
20 |
25.3 |
注:总课程门数,79 |
2.各学院存在的相对集中的问题
信息工程学院:在批阅规范性方面尚显不足,在多份实验报告评阅中,存在教师未在原始数据处签字、未标记批改日期与姓名等问题。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整体缺失实验考核材料。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实验项目名称的一致性、实验报告格式的统一性与图表规范性、成绩评定标准与成绩区分度、教师手册记录、报告批阅及实验考核方面均存在不规范或随意性大的问题。
体育学院:实验课教学质量明显不足,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报告评阅思路等不清晰,材料中错误较多。但因仅抽查到两门实验课,所存在的问题不具有代表性。
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名称、成绩构成比例等与教学大纲不一致,实验报告格式不够规范,成绩依据不充分,实验指导书有待完善与更新。
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评阅标准或评阅要点或没有或不足,实验成绩采用的评定分制不同、且相互间的转换标准不明确,成绩依据不充分。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封面信息填写不完整;物理实验B和普通物理实验2的实验报告格式不统一;光电子技术实验1、2存在未在实验周期内按时批改报告的现象。
3.共性问题与分析
实验报告的批阅质量集中体现了目前实验教学的实际状态,批阅的指导性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表2中“未指出报告的不足、缺项、错误或指出不足”的出现比例高达50.6%,居所有问题之首。在检查中发现,教师在实验报告批阅中对报告封面信息填写错误或填写不完整、报告格式不规范、图表不规范、实验备品或内容与实际有差异等问题也未指错、纠正,但这些问题常被检查组归类到其他类型问题中,因此报告批阅的指导性不足的现象将比表2数据所体现的程度更加严重。报告批阅中对错误指出的不充分,等于将错误留给学生,学生将继续积累错误或不规范的习惯与方法却不自知,这样的结果与人才培养要求背道而驰。但这样的结果还在持续,应予以高度重视。
出现报告批阅的指导性不足的问题有多种原因,但重要的是学院和教师对此问题的观点和认识,若还继续习惯与此、漠视、不以为然,则改变观点、提高认识是重中之重。
三、建议
1.加强教学培训、建立问责机制。相关学院一方面制定计划,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和新办专业教师如何规范完成教学文件进行培训,改善批阅报告不规范、教学材料的主要信息不一致、自查过程效果不佳、不清楚教学文件内容、教师手册记录不规范等等问题;另一方面制定学院定期检查制和处分制,对培训后还反复出现上述问题的情况予以处分。
2.加强教学研究、细化指导要求。目前,学院开展的实验教学研究过于宏观,缺乏在指导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层面针对课程各教学环节开展的相关研讨,没有对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指导环节制定明确要求,多数指导教师依据惯例完成教学任务,没能在实验过程指导、实验报告内容设计与报告批阅等环节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指导作用。建议相关学院着重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明确每个实验项目的培养重点、教学目标、指导要点与成绩评定方法,完善教学材料,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附件: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实验课教学材料质量评阅结果汇总表
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
二○一六年九月五日